英语学院绿萝剧社“韺动未来”(Talents for the Future)学生海外实习实践


2023818日,英语学院绿萝剧社韺动未来Talents for the Future)海外实践团抵达英国剑桥,开展题为学生戏剧社在剑桥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项目考察。本实践团主要由来自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阿拉伯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的7名本科生和12名研究生组成,考察时间为10日。


1:实践团同学在adc剧院前合影


实践团抵达剑桥市当天即考察了剑桥大学著名喜剧剧社脚灯社(Footlights)的活动基地adc剧院。该剧院位于剑桥市帕克街,建于1855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剧场,既是剑桥大学的一个系,也是该校的戏剧中心,几乎完全由学生独立经营,罕有教师参与其事务管理。


2adc剧院内景(由脚灯社成员提供)


剧院礼堂可容纳228名观众,剧院一楼有酒吧,通常是从演出前45分钟一直开放到凌晨2点左右,并会以当周主要节目为主题,推出特别调制的鸡尾酒,知名度很高。ADC剧院剑桥大学业余戏剧俱乐部、剑桥大学音乐剧协会、弗莱彻演剧团和脚灯社等多个学生戏剧社常年演出。1883年成立的脚灯社为英国许多演员的事业奠定了基础,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伊恩·麦克莱恩爵士、休·劳瑞、蕾切尔·韦兹、艾玛·汤普森、斯蒂芬·弗莱、丹·史蒂文斯等都曾是脚灯社的一员,凭借在脚灯社的经历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上世纪60年代开始,脚灯社从一个业余爱好喜剧表演的大学生社团迅速发展成英式喜剧和讽刺剧的顶级表演团队,剧社成员参演的时事讽刺剧《边缘之外》(Beyond the Fringe)以讽刺王室和当时的英国政府开创了英国喜剧的新传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喜剧的半壁江山由脚灯剧社独领风骚,大量影视界的中坚力量,奥斯卡、BAFTA等重要奖项的获得者都曾是脚灯社的成员。


如今的脚灯社每学期都在ADC剧院和剑桥周围的其他场所制作推出人称Smokers的表演,这是一种融短喜剧(sketch)和单口相声(stand-up)即兴喜剧表演,还不断推出哑剧、小品表演和原创喜剧。每年夏天脚灯社国际巡演团会在伦敦、英国各个场馆、爱丁堡和美国进行演出,吸引大批观众。脚灯社是个由学生自发组织的非专业社团,汇聚了来自剑桥大学不同学院的戏剧爱好者,汲取社团成员的新锐思想和创造力不断成长,秉持高标准、严要求,推动社团在提高演出质量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虽然脚灯社内部存在历史遗留的阶级观念固化问题对该社的未来发展有所限制,但脚灯社成员一直在积极寻找应对之法。


3:脚灯剧社成员演出照片


819日上午,实践团同学进行了抵英后的第一次联排,确认了在825日正式演出中可能会遇到的台词、道具、服装、走位和站位问题。当日下午,实践团前往预定好的演出场地剑桥岔道口演剧厅(Cambridge Junction)实地考察,了解到这家演剧厅已有30年的历史,致力于为剑桥市等地的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并以委托创作新作品、举办研讨会和排练来促进艺术家和制作人的成长,向民众展示了现场表演的魅力和创新思想的力量,堪称剑桥市的文化枢纽。这家演剧厅可容纳210人,舞台可铺设专用地胶,符合芭蕾等舞蹈节目的表演要求,舞台后方配有两间含盥洗室和卫浴设施的化妆室,便于演员化妆和换装,在主舞台与化妆室之间、观众席和灯光音响控制室之间都设有数道防火门,是个安全系数较高的演出场所。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也了解到这家演剧厅的音响设备质量颇佳,但舞台照明设备较陈旧,聚光灯投下的光束位置无法改变,给实践团的演出带来了一定的条件限制,实践团师生为此重新调整了舞台站位以适应这种演出环境。


4:实践团成员在剑桥岔道口演剧厅外合影


819日晚,实践团成员分为三组观摩了分别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花园、圣约翰学院花园、国王学院花园上演的《仲夏夜之梦》《暴风雨》《罗密欧与朱丽叶》三场剑桥大学莎士比亚戏剧节演出,这些演出都在户外举行,演员不使用话筒等扩音设备,直接面向数百名观众进行演出,他们在演出中充分使用了花园的自然地形设计人物站位和走位方式,在服装道具方面巧妙融入《狮子王》《剪刀手爱德华》等当代著名电影中的元素,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演员们的精湛演技赢得了观众的赞叹。


5:喜剧《仲夏夜之梦》演出观众


6:传奇剧《暴风雨》演出


820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前往莎士比亚的家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参观了莎士比亚故居,了解了莎士比亚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就读过的文法学校,并与故居解说员讨论了莎士比亚的父亲约翰的经济地位变化与莎士比亚不曾进入大学之间的联系,也反思了缺乏大学教育对莎士比亚此后艺术生涯的影响。


7:斯特拉特福镇的莎翁塑像


实践团成员还在莎士比亚故居花园观赏了专业演员上演的莎士比亚浪漫喜剧《仲夏夜之梦》和爱情喜剧《无事生非》的片段,演员们对仙后在爱懒花花汁影响下爱上驴头人身的雅典织工波顿、贵族青年男女本尼狄克与比特丽阿斯遭受的情感考验做了活泼生动的闹剧化处理,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增加了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魅力。演员们用花冠、灯盏等简单道具改换人物身份和表达人物内心感受的方式给实践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喜剧《仲夏夜之梦》的剧中剧场景


当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在斯特拉特福镇的戴尔(原文Dell亦有山谷之意)露天剧院观看了由诺丁汉剧团演出的《无事生非》,剧中的公爵佩德罗是由一位坐轮椅的女演员反串出演,对实践团中不熟悉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演剧传统的同学而言是一次耳目一新的感受,因实践团825日晚在剑桥岔道口演剧厅上演的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也将使用反串技法,如剧中的公爵奥西诺同样是由女同学饰演,诺丁汉剧团的演出让大家既能从莎剧中的人物角色窥见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文学与文化传统,也启发实践团成员从新视角来反思父权社会的性别角色问题,并能借鉴专业演员诠释人物的方式来丰富自身塑造的角色。


9:诺丁汉剧团成员备演《无事生非》


当日傍晚,实践团成员还参观了位于埃文河畔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RSC Theatre,简称皇莎剧院),以该剧院为活动基地的RSC剧团是英国最具有影响力的莎剧演出团,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经费最充足、组织最完善、演出水准最高的职业剧团之一。RSC剧团上演的《哈姆雷特》《皆大欢喜》《麦克白》《驯悍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莎翁经典剧作都被誉为最权威的莎剧演出。每年参观皇莎剧院及到此观演的游客超过100万人,这座剧院是莎翁故乡的核心胜景,也是名副其实的艺术殿堂。


10:实践团成员在RSC剧院前合影


821日,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伦敦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这家享誉国际社会的剧院位于泰晤士河南岸,是依据与16世纪英国伦敦环球剧院相关的历史文献重建而成。根据剧院解说员的介绍,如今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是由演员兼导演萨姆·沃纳梅克(Sam Wanamaker)创立的,距原剧院约230米,保留了原来的露天风格, 1997年向公众开放,当时上演的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历史剧之一《亨利五世》。剧院解说员在介绍环球剧院的内外部结构时,还穿插了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公共剧院排练和表演状况的回顾,使实践团成员意识到英国戏剧的发展是如何与英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以及当时的文法学校教育(尤其是拉丁文教育)对演剧组织形式的深刻影响。


11:实践团在环球剧院前合影


12:环球剧院解说员介绍剧院历史


当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参加了在伦敦西区舞蹈艺术工作坊举办的戏剧工作坊,指导教师Michael以莎士比亚后期传奇剧《暴风雨》为例,向大家介绍了上演此剧时较难把握的方面,例如,如何呈现剧中的海岛环境,如何突显剧中的精灵艾利尔与女巫辛考拉克斯之子卡利班的区别、如何在演出中充分表现原剧中的超自然元素。实践团成员在工作室指导教师的辅导下,进行与模拟情境相关的声音和肢体动作训练。


13:戏剧工作室教师讲解《暴风雨》剧情


14:实践团成员的肢体语言训练


15:实践团成员与戏剧工作室教师合影


822日上午,实践团成员为确保825日晚的演出质量组织了带妆联排,对台词、服装、道具、站位和走位等差强人意之处做了调整。当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步行考察了剑桥大学校,并借助谷歌地图对后期可能便于集中展开课题采访的地段做了标注。


823-824日,实践团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分散至剑桥大学不同地段,以随机采访的方式了解了暑期留校的剑桥师生对学生戏剧社及其在该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看法;采访获得的数据资料信息将于本团队回国后进行处理。此次采访的受访者均是匿名接受采访,按其身份可划分为剑桥大学的教师、行政人员、博士生、访问学者等类型,采访结果可为实践团了解剑桥大学学生戏剧社与该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提供线索。


16:实践团成员李宇尘采访剑桥大学学生


17:实践团成员任子涵采访剑桥大学教师


18:实践团成员杨一凡采访剑桥大学学生


19:实践团成员吕贝茜采访剑桥大学学生


825日晚七点,实践团成员在剑桥岔道口演剧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包含《茉莉花》《摘棉花》《梦回敦煌》、莎剧《第十二夜》等九个中英文节目,充分展现了北外师生的语言功底和文艺素养。此次演出共有六个节目包含舞蹈元素,团队中负责舞蹈的同学在演出前参加了Bolly Bhangra Fit Dance Class的东方舞特训,这家工作室教舞者以丰富多样的手语来与动作配合,为舞者在正式演出中自然优美地传情达意提供了思路。


20825日公益演出海报


21:实践团成员演出前合影


22:英语学院研究生唐欣葳表演芭蕾《睡美人》


23:英语学院本科生孙小翕表演京剧《贵妃醉酒》选段


24: 阿拉伯学院本科生刘明骋表演《探窗》


25:《第十二夜》剧照1


 26:《第十二夜》剧照2


826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在伦敦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观看了莎士比亚经典悲剧作品《麦克白》。此次的《麦克白》剧组包括十八位演员,其中三位反串分饰多角,均使用现代服装演出,全程不使用麦克风,直接以原声为现场的三千余名观众表演,部分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演剧传统,也表现出了当代英国演出的一种大趋势。剧组对原剧三女巫的处理令人耳目一新,三位扮演女巫的男演员戴着秃鹫般的面具,身穿经历过新冠疫情者都很熟悉的防护服,他们用家用榨汁机榨出的红色果汁代表女巫做法时用的血浆,为麦克白统治期常态化的暴力和凶杀提供了意味深长的隐喻。饰演麦克白的Max Bennett演技可圈可点,将麦克白弑君前的举棋不定与弑君后的焦灼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实践团活动加深了团队成员对英国文学经典、剑桥大学学生戏剧社、英国戏剧文化的了解,英语学院本科生张佳怡同学说:本次实践不仅让我领略到了英国的风土人情,更感受到了戏剧文化的魅力。感谢绿萝剧社韺动未来实践团,让我们有一场如此意义非凡的体验。国际商学院研究生赵溪韵同学说:之前自己更关注国内的民族歌剧,对国外的戏剧知之甚少,通过这次实践团的行程,对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开拓了我对世界各类型艺术的见解,同时也更觉中华文化之可贵,作为一个中国人,西学东用,将外国戏剧的精华用在我们国内民族戏剧歌剧上,是我们每个对文学艺术有信仰的人的使命。两位同学的感言不仅道出了她们的心声,也是本实践团所有成员的真切感受。


绿萝剧社实践团回国后在北外We圈等平台分享了自己在英考察、演出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获得了许多学者的好评。中国著名的外国文学批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陆建德对实践团取得的成果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黄必康教授同样对实践团的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国莎学界的一次壮举,并邀请绿萝剧社在2024年的莎士比亚研究分会年会上为世界各国的学者演出;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宁教授发来贺信,称赞此次实践活动在中英关系处于低谷的形势下以文艺的形式传递了中国的声音和中国学界对西方文化的包容和吸纳,具有重要政治和人文学术意义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