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介绍
《跨文化研究论丛》是中国学术界专注于跨文化研究的高品位学术期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中国翻译协会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协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马海良教授担任主编,胡文仲教授、Michael Byram教授担任顾问,编委由中国翻译协会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和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本刊发表国内外跨文化研究领域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优秀成果,旨在为跨文化研究搭建学术平台,汇集学术资源,促进国内外跨文化研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国跨文化研究学科建设,为中外人文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做出贡献。
征稿启事
《跨文化研究论丛》是半年刊学术辑刊,发表国内外有关跨文化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成果,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惠赐大作。主要栏目包括:跨文化交际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跨文化翻译研究、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跨文化教育研究、跨文化话语研究、跨文化文学研究、跨文化商务沟通、跨文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政策、跨国移民研究、全球化研究,以及国际学术前沿、跨文化研究关键词、书评等。
《跨文化研究论丛》注重学术思想的原创性、学术研究的跨学科性以及学术行为的规范性,倡导学术诚信,作者应对投稿内容负责,遵守学术规范。编辑会依据相关规范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订。《跨文化研究论丛》参照国际惯例,严格实行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并根据匿名评审意见决定录用与否。稿件被录用的作者将获赠书两本。
投稿邮箱:ICSF 2018 @ 163 .com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格式和体例
1. 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与关键词
来稿的中文题目原则上20 字以内;摘要限300字以内,应该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一般不使用“本文”“本人”“作者”等字样;关键词一般为3—5 个。来稿请提供对应的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以及作者简介(姓名、职称、单位、研究方向、电子邮箱)。
2. 题注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需标明国家、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或需要向有关人员致谢等,应该以题注的形式标带•号在论文正文首页的下方说明,同时须注明项目基金的批准编号。
3. 正文书写格式
3.1 标题
正文中所有标题均需独占一行,题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从1开始),编排格式为:一级标题用1,二级标题用1.1,三级标题用1.1.1,以此类推。正文中任何级次的标题均需列出具体的标题题目。
3.2 人名译名
正文行文中著名外国人名一般标注出通用的中文译名,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其余人名须将姓译为中文,后面括号内给出原文全名。
3.3 例句书写
行文中例句采用[1]、[2]、[3]……的形式书写,如果同一编号例句下有多个例句,则以[1] a、b、c…… 的形式书写。例句序号后空1格,起行空4格,回行空2格;全文所有例句连续编号,不分节另编;行文中成段的引文不再编号,书写体例同例句,上下各空一行。
3.4 图片和表格
文中图片和表格要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即:图1、图2,表1、表2……)。表的编号及名称置于表上方,图的编号及名称置于图下方。
4. 正文中的注释与文献格式
4.1 注释与编号
正文中的说明或补充性注释一律用脚注,每页重新编号,编号格式①、②、③……。仅仅是参考或者引用的文献等内容一般不作为注释出现。
4.2 正文参考文献或引用文献
行文中参考文献或引用文献等应随文加括号说明,采用下列格式:(孙有中,2016:17);韩礼德(Halliday,1994:10);同一文献一个以上作者只写出一个作者+等,如(孙有中 等,2023:15),外文文献只写出一个作者的姓+et al.,如(Smith et al., 2024: 16);间接引用可以不写出页码,如((孙有中,2016)或(Halliday,1994),同一作者多个文献之间用逗号隔开,如(Smith 1983,1991)。
5. 文末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5.1 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集中排在正文后,顶格排列,按开头字母或拼音排序。用原文文种,原文为中文即以中文形式引用,原文为外文即以外文形式引用。参考文献包括专著、期刊、报纸、论文集、学位论文等。
5.2 书写顺序
先排中文参考文献,日文文献或日本作者的文献以作者名的中文读音为序,与中文文献统排。西文专著和期刊名称用正体,第一个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但是专有名词首字母仍须大写。西文参考文献以著者或编者姓氏的字母顺序为序(具体见后),每条均另起一行。
5.3 书写形式
参考文献根据所引文献的类别采用不同的书写形式。国家期刊出版格式要求在中图分类号的下面标出文献标识码,规定如下。(1)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期刊[J];论文集[C];学位论文[D];标准[S];报告[R];专利[P];报纸[N]。(2)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5.3.1 专著书写形式
专著书写顺序为:作者或编者的姓名、出版年份、书名(不标书名号)、标识码、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多名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外国作者时,姓+名(缩写,但不用缩略点)。具体示例:

5.3.2 期刊论文书写形式
期刊论文书写顺序为:作者、出版年份、文题、标识码、刊名(不标出书名号)、期数、所引论文起止页码,具体示例:

5.3.3 电子文献书写形式
电子文献书写形式为:作者、题目、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具体示例:

5.3.4 论文集论文书写形式
论文集论文书写形式为:作者、出版年份、文题、标识码、论文集主编、论文集名(标书名号)、标识码、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所引论文起止页码,具体形式示例如下:

5.3.5 学位论文书写形式
学位论文书写形式为:作者、学位授予年份、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名(标书名号,外文则用斜体)、标识码、学位授予学校名,具体形式示例如下:

5.3.6 外文中译本书写形式
外文中译本编辑形式为:作者或编者姓氏的中文翻译、译本出版年份、书名(不标出书名号)、标识码、译者、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具体示例:

5.3.7 报纸文献书写形式
报纸文献的书写形式为:作者、出版年份、文题、标识码、报纸名(标书名号,外文则用斜体)、出版日期(版次),具体示例:

其他情况,请参照国标2025。
《跨文化研究论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