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院召开“涵养爱党情怀•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座谈会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0月30日,英语学院召开“涵养爱党情怀·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主题座谈会。英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明欣,院长张剑,副院长张莲,英语系副主任张小东,教师代表刘波,教务秘书王红婴、陈照,辅导员杨玲以及2022级北外-人大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班全体同学参会,座谈会由党总支书记王明欣主持。
张剑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祖国的复兴伟业,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助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世界。
王明欣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北外-人大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班恰逢其时,是学校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积极响应,是新文科背景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尝试。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语言能力,实践传播能力也至关重要。面对不断演变的世界格局、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同学们肩负使命责任重大,要学会运用各种多媒体的传播工具,要能够适应媒体融合的工作方式,利用Z世代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在国际舞台上塑造好中国形象、阐释好中国观点,为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张莲表达了学院对项目班的高度重视和对同学们的热烈欢迎,鼓励同学们牢记使命,勇担大任,合理安排学业,做好未来规划,积极探索、不骄不躁,积极响应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对外语类专业人才的需要。
张小东从培养目标、选拔流程、课程设置、学分要求、教学质量等方面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进行概况介绍,鼓励同学们努力成为兼具家国情怀和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刘波勉励同学们一方面要定位自我,不断挖掘潜能,树立远大理想;一方面要加强政治责任感和认同感,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陈照介绍了教务常规要求、考勤要求、行政事项、考试设置、风险要点等。
徐成成、岳淙萱、贾世炜等同学先后分享了自己参加国传项目的初心、对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的理解,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展望。同学们一致认为,新时代青年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和理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向世界传递中国智慧、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随后,各位同学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与老师们进行深入交流。他们表示,在未来四年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两校优质学习资源,不断提升英语水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助力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是我校与中国人民大学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国家人才需求,充分发挥各自在英语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办学优势的新举措。该项目于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今年招收第二届学生,从双方院校分别吸纳了15位优秀学子,本学期正式进入第二批联合培养过程。该项目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中国共产党历史+英语”的跨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复合型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