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中国戏曲在海外的译介、演出和接受


2025年3月2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中国戏曲在海外的译介、演出和接受”的学术讲座。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梁燕为主讲嘉宾。讲座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刘琛主持。讲座吸引了众多跨学科的青年学者与留学生参与。


梁燕教授系统梳理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历程:从明杂剧译著、梅兰芳1919年访日演出,到元杂剧《老生儿》《赵氏孤儿》在欧美的译介,强调传教士利玛窦、汉学家巴赞等通过戏曲研究中国社会制度与女性地位。她指出,20世纪京剧海外演出引发热潮,梅兰芳的《天女散花》在日、美、苏反响热烈,但文化差异易致误读,如日本曾曲解“四海之内皆兄弟”为“东亚共荣圈”。因此,需通过精准翻译、五线谱配乐等方式搭建跨文化桥梁。她还剖析美国汉学家对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深度研究,认为其成果助力重塑海外中国形象。


点评环节,北京市黄埔同学会耿朝东书记提出文化出海需突破“计划模式”,以开放姿态促进艺术交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姜春力书记强调校园戏剧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倡议以文化交流化解国际分歧;新华社陈俊侠记者呼吁善用联合国等国际平台推动“民心相通”。提问环节中,博士生王怡就白先勇《游园惊梦》海外成功案例提问,梁燕教授指出其根植本土文化、深谙跨语境传播是关键;法国留学生表示讲座启发了其研究方向。


最后,刘琛教授总结称,文化传播者需深植华夏文明根基,秉持人文情怀,在AI时代坚守思想启迪,以尊重与理解架设文明互鉴之桥。讲座为青年学者提供了跨文化研究的多元视角,彰显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当代价值。


本次讲座的嘉宾有北京市黄埔同学会秘书长、党支部书记耿朝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信息部部长姜春力,新华社日内瓦分社首席记者陈俊侠。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