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讲座:田野中的“三种人”:浅谈区域国别研究海外实地调查的进入策略

庆祝英语学院建院80周年系列活动

“北外伊莎白英语讲堂”


田野中的“三种人”:

浅谈区域国别研究海外实地调查的进入策略


讲座时间:2024年5月9日,14:00-15:3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会议号:820-327-018)

演讲人:袁丁博士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主持人:刘杨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


讲座介绍:

我国区域国别学研究当下开始重视人类学式的田野调查。这一方法要求调查者采用各种策略以求在当地社区获得合法身份,并最终能够融入当地,将自身从所调查社会的“他者”转变为“我们”,通过这样的过程来获得对地方社会文化肌理的切身感受。在田野方法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主讲人发现目前学界对于这一转变过程的理论阐释和反思较多,但对于如何实现这种转变的技术路径阐述不够。主讲人认为这是由于我国本土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传统上大多以中国少数民族社区或海外华人社会为调查对象,调查者对于被调查社区而言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他者”,而是天然地具备了一定程度上“我们”的认同基础。但在区域国别学的海外田野调查中,“我们”的身份不再是天然的获得,中国调查者成为被调查社会的一个完全的“他者”,这就有必要对于这一过程进行细致的讨论。结合在不同国家的调查经验,主讲人提出中国研究者需要经过成为“无害的人”,“有用的人”,“有趣的人”等三个阶段才能逐步地向当地社会的“我们”转变,并讨论了具体使用何种进入策略能够才实现这一身份的转变。


讲座人信息:

袁丁,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暨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本科教研室主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消费社会学专委会理事、上海人类学学会应用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侨联青年总会理事。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人类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涉及:国际移民研究、欧洲难民研究、旅游与休闲人类学研究等。在中国西南地区、欧洲中部和非洲中部地区都进行过田野研究。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