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1944年延安军委俄文学校改名为外国语学校,同时增设英文系,浦化人任系主任。从1944年6月至1946年6月,英文系向政府、机关、部队输送了70名英语干部。

1948年6月在河北南海山成立外事学校,于1949年2月迁入北京,6月改为外国语学校,初大告任英文部主任。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全校师生踊跃报名参军,英文部三年级男生几乎全部获准赴朝参加美军俘虏的教育管理工作。

1952年英文部改称英语系,制定三年制教学计划。

1953年第一次参加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学生94名,并接受第一批朝鲜留学生,学制改为四年。英文系派出22名学生和1名教师赴朝参加停战谈判的翻译工作。

1954年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第一批研究生4人。

1955年在教学上学习苏联经验,教材选用苏联读本,并着手编写自己的教材,设立词汇、语法、翻译、基础阶段教学4个教研室。

1956年9月招收副博士研究生3名。

1958年开办高级翻译班。《英语学习》创刊。

1960年5月举办师资培训班。原计划赴苏联留学的留学预备部150名学员,暑假后转英语系学习英语。

1962年11月英语系五年级学生20人,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前线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印俘收容所。

1971年9月《汉英词典》开始启动编撰,1978年正式出版。

1971-1976年共招收了5届工农兵学员700多人。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录取学生180名。

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陈琳教授主持的《广播电视英语课程》节目开播。

1979年成立美国研究中心。应联合国总部要求和国家委托,成立“联合国译员培训班”。1984年脱离英语系独立建制。20世纪70年代末期,成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1981年11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定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2年2月新《教学方案》公布。除开设英语口笔语实践课程外,还开出24门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胡文仲教授主持的中央电视台“跟我学”节目开播。

1983年,成立澳大利亚研究中心。1983-1984年举办两期文化部定向培养的国际文化交流双学位班。

1984年,成立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每年招收本科生120-140人左右(1998年增至160人)、硕士生50人(2000年增至130人左右)。英语二系成立,部分教师调入,英语系不再负责第二外语英语的教学任务。

1986年,成立翻译研究中心。

1987年迁入新落成的“英语楼”。高年级设置“国际新闻”和“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1988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两个英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之一。《英语》(1-4册)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和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奖。

1989 年成立英国研究中心。

1996年设立“柯鲁克夫妇奖学金”。

1999年设置国际经贸和外交专业方向,招生增至190人。

2000年在高年级设置文学、国情研究、翻译、外交和国际贸易5个专业方向。编写和摄制“北京市民外语培训工程”《大众英语》教学片。

2001年7月英语系和外交学系联合组建英语学院。7月全院师生参加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工作。

2002年再次被教育部确定为英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点。设置法律、新闻本科专业。

2003年成立华裔美国研究中心。

2004年外交学系设立“外交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2006年法律系设立“国际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开始招收国际新闻方向(挂靠英语学科)硕士研究生。5月成立加拿大研究中心。9月外交学系和法律系脱离英语学院,分别成立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

2007年再次被教育部确定为英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点。成立翻译系,次年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成为国家首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试点单位。英语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月成立爱尔兰研究中心,并于当年招收爱尔兰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2008年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以优良成绩通过评审。全院师生承担北京奥运申办资料翻译工作和奥运志愿者工作。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英语精读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成立跨文化研究中心。

2009年设立翻译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翻译专业硕士(MTI)开始招生。4月新闻专业入选重点培养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试点学校,并于当年招收国际新闻方向硕士生。新闻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0年9月启动“北外国际化战略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新闻学设立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成立翻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1年“英语文化节”获教育部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2012年与英国博尔顿大学联合举办“北外-英国博尔顿大学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教育项目”。英国研究中心和加拿大研究中心升级为教育部研究中心。

2013年“北外-博尔顿大学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教育项目”获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创新项目奖。

2014年7月新闻系脱离英语学院成立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设立“80级校友励志助学金”。举行建院(系)70周年庆祝活动。8种教材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2015年11月确定《2016版本科培养方案》,语言技能课和知识型课程比例调整到50%+50%。《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系列教材开始部分使用。硕博连读招生试点启动。硕士生培养开始实行全程导师制。英语专业入选“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151-200名。被确认为“北京市翻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英国发展报告》“蓝皮书”首次出版。确定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系列丛书的汉译英工作。设立“思必锐翻译奖学金”。

2016年“非升即走”招聘制度启动。《翻译界》创刊。《澳大利亚发展报告》“蓝皮书”首次出版。首次实行“申请审核+考试制”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MTI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专业正式招生。

2017年美国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爱尔兰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与区域备案中心。9月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加拿大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

2018年《澳大利亚研究》创刊。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9年新增翻译(外交外事高级翻译)本科专业。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专业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英国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英语文学研究》《跨文化研究》创刊。成立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儿童语言研究中心。

2020年入选“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4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得一流学科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2项。

2021年启用《2021版本科培养方案》。《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6册)、《大学思辨英语教程》(1-4册)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应用语言学”获批教育部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胡文仲、吴桢福设立“师生情奖学金”。9月新增英语(国别与区域研究)专业方向。成立社会翻译学研究中心。

2022年MTI英语笔译(高级人文)和(政治文献)专业正式招生。新增北外-人大“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联合辅修专业。“大学思辨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入选首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荣获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5名研究生和145名本科生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时实习生、志愿者工作。

2023年4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荣获2022年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爱尔兰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米哈尔•马丁来访。英语专业入选“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101-150名。英语(国别与区域研究)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24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9月英语(外语教育)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启用2024版本科培养方案。校友刘帅设立风华中傲奖学金。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