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成立于1944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英语学院之一,具有悠久的英语教育传统。目前,英语学院是英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英语和翻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 A+ 学科、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英语学院下设英语系和翻译系,教学层次齐全,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校本科生782人,硕士生535人,博士生135人,博士后8人。
英语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22人,教授30人,副教授29人,讲师32人,其中包括国家级人才、国务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以及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外国文艺理论研究分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写作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社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话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英语专业委员会;全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中国澳大利亚学会等重要学术机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英语学院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和翻译学学科,承担了众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北京市人文社科项目,是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学术活动最活跃、学术成果最突出的单位之一。现拥有14个研究中心:英语文学研究中心、语言学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MTI翻译硕士中心、翻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社会翻译学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爱尔兰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跨文化研究中心、儿童语言研究中心、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集聚了一大批相关领域、学科、方向的优秀专家学者,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英语学院以“知周中外、道济天下”为院训,以“内涵发展、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以“厚基础、强能力、重交叉与融合、有高度”为目标,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专业发展。英语学院创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开拓学术探索,积极引领中国英语教育改革实践。经过80年的接续奋斗与发展,学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全英文教学环境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平台,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各级各类全国性学科竞赛中获得冠军、亚军、季军以及多项其他大奖。
在新时期,英语学院继承了人才培养的优秀传统,在守正的同时不断推动创新,以全人教育、思辨能力培养、跨文化胜任力培养、创造性学习和跨学科知识构架为特色。本科教育推行语言学习与人文社科教育、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的融合式教学,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对外交流、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深厚的人文素养、较强的跨文化能力、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出色的学习、思辨、创新、合作与领导能力以及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国际化高层次英语人才。
研究生教育重视系统的专业知识建构和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其目标是拓展学术视野,培养专业精神,以及人文社科素养、独立研究能力和开拓精神。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集中在英语语言文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及其分支,包括英美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美国研究、英国研究、澳大利亚研究、加拿大研究、爱尔兰研究、外语教材研究、翻译理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认知翻译研究、社会翻译学、话语传播研究、口笔译教学研究等。两个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学术型或应用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外交、对外传播、国际文化交流、国际经贸和英语教育具有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英语学院重视对外合作和交流,与英、美、澳、加、新等国的10多所重点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派送优秀学生出国短期留学,同时接收国外学生攻读学位,课程设有国际化教育学分;建立了本科生、研究生短期留学和国外夏令营学习机制,并推出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对外合作办学;吸纳外国留学生攻读学位,与中国学生同堂学习,推进教育的国际化。
英语学院积极拓展学生校内外实习和实践空间,与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中国外文局、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研社等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加经历和工作能力。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一个或两个领域系统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择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他们在外交、外事、国际经贸、对外文化交流、国际传播、英语教育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往届毕业生中有高级外交官、媒体主持人、企事业单位高管、高校教授、研究人员、校长和联合国高级翻译。
英语系
英语系成立于1944年,是我国最早的英语系。我国英语教育界的大师级人物初大告、水天同、王佐良、周珏良、许国璋、柯鲁克、马克林等都曾经在英语系工作。多年来,英语系在全国英语教育领域一致处于领先地位,编写全国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率先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目前,英语系是英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一流学科建设点,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等荣誉。
2019年英语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进入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重点建设点。 “专业英语精读”(2003)和“英语文学概论”(2009)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专业英语口语”(2006)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英语系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完善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辨、研究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包括英语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社会与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外语教育研究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本科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可以辅修国际关系、国际经贸、法律、新闻专业的辅修课程或双学位。英语系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层次。教学和研究内容包括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英语国家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外交等领域。
英语系的特色专业包括英语(国别与区域研究)专业、英语(外语教育)专业和英语(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专业。前两个专业获批单列招生,后一个专业实行入学后二次选拔,它是北京外国语大学A+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与中国人民大学A+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共党史)共同举办的跨校辅修项目。
翻译系
翻译系成立于2007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翻译系。翻译专业于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北外特色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成为中国翻译教学、研究、实践与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翻译人才培养历史悠久,成绩卓著。翻译实践教学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老一辈教授周珏良、庄绎传等曾翻译了《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等国家级重要文献。王佐良教授翻译的英国诗歌名篇脍炙人口,丁往道教授翻译的《搜神记》是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经典代表,张载良、王若瑾等教授则是享誉全国的老一辈口译专家,前者曾任联合国驻日内瓦中国首席翻译,后者是联合国口译处中文组前组长。唐闻生、黄友义、陈明明、孙宁等国家级翻译定稿专家和国家领导人高级译员长期活跃在翻译一线,社会影响巨大。2001年,翻译系师资承担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所有重要文件的翻译工作,为成功申奥立下汗马功劳。
翻译系本科教育集中在翻译文化史、翻译语料库研制与应用、翻译能力测试、中国文化外译、翻译技术等领域,同时补充文学、语言学、社会和文化、国际政治与外交等领域知识,构建一个合理丰富的知识结构。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在校内辅修国际关系、国际经贸和法律等专业的辅修课程或双学位。翻译系研究生教育包括学术型翻译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应用型翻译专业硕士学位(MTI)和翻译专业博士学位(DTI)。翻译专业研究生在强化翻译实际能力的基础上,提升翻译理性评判意识,提高翻译研究创新水平,突出翻译研究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价值,提高综合竞争力。
翻译系的特色专业为本科“外交外事高级翻译”专业和MTI ”政治文献翻译“专业。前者致力于培养外交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后者与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合作培养国家重要文件的翻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