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西方修辞学基本术语


2025422日下午,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古典学系副教授查尔斯·韦斯(Charles Weiss)博士应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文学研究中心邀请,于学院111会议室做了题为“The Elements of Classical Rhetoric”(西方修辞学基本术语)的学术讲座。学院英语文学研究中心、《英语文学研究》编辑部承办,旨在搭建跨学科对话平台,深化我校师生对西方古典修辞学的理解。本次讲座由英语文学研究中心邵雪萍老师主持,吸引了来自本校不同院系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及青年教师近四十人参加。


讲座现场照片


韦斯博士专攻古希腊罗马修辞学、古典诗歌、古典文学理论的研究,在此次的讲座中,他以古希腊罗马人如何发明并定义修辞学’”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西方古典修辞学核心术语的起源与发展,指出修辞学不仅是语言表达的技艺,更是理解西方文学传统与思想史的重要工具。讲座内容涵盖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类划分、修辞学的三大类型,以及隐喻(metaphor)、转喻(metonymy)、首语重复(anaphora)、交错配列(chiasmus)等经典修辞手法。韦斯博士认为,这些术语不仅是分析古典文本的钥匙,也深深嵌入现代西方语言的结构之中,如广告中的说服策略、政治演讲的逻辑框架,乃至日常对话的叙事技巧,都离不开修辞学的基因。在提问环节,听众围绕修辞学如何影响当代跨文化沟通数字时代修辞术的演变等议题踊跃提问,现场讨论热烈。


互动环节照片


此次讲座不仅系统梳理了古希腊、古罗马修辞术语的源流,更将其置于哲学、文学与社会实践的脉络中,凸显了修辞学如何塑造西方语言逻辑与叙事传统。韦斯博士通过解析隐喻、转喻等经典修辞手法展现了修辞学超越文本分析的现实意义,证明从西方政治演讲的论证结构到数字时代的传播策略,古典修辞学仍能为理解现代话语提供有力的工具。讲座也启发听众注意,在跨文化沟通中既需把握中西方修辞学的共性,也需警惕机械移植术语的风险。韦斯博士的讲座不仅深化了大家对西方人文经典的本体认知,更搭建了古典智慧与当代议题的对话桥梁,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跨学科视野。


部分参加者与韦斯博士合影留念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